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362章士家现状

船队经历了奖金一个月的航行,终于在贞观七年八月上旬尾声的时候抵达了交州武曲港口。

如今的这座港口与几个月前李元景来的时候已经大变了模样。

原因自然在于上一次李元景走的时候,亲口告诉士辩,这里将会成为整个交州最繁华的地方之一,所以港口必须要修缮扩大一下规模。

士辩虽然有小心思,但是在这种事情上也不敢马虎。

混凝土规格的港口对士辩来说做不到,毕竟这边现在只有少量的混凝土,还是从内陆运过来的,成本不低。

但是简易码头还是可以搭建一下的,就是找一些耐泡的木材直接打进水中,然后用木头建造栈桥,车马通过有很大困难,但是走人的话还是没什么问题的。

至于装卸货物,那就更不是问题了,这个时期大唐的人力同样不值钱,直接找人来一点点搬运就是了。

军改一事事关重大,当朝廷的行政命令下来以后,地方上的官员是根本无法阻挡的,就算他们在军中有不少的人脉和势力,可这种涉及到全军的利益问题,他们这些高层人物能影响的范围也就很有限了。

最起码军改一事,大多数基层士兵都是支持的。

为啥?

不还是利益嘛!

军改之前,他们戍边最多就是给口吃的,军饷什么的根本不用想,但是军改之后就不一样了。

虽然这里大部分的戍边军都是本地人,但是请不要忘了,他们是戍边军!

什么是戍边军?

就是那种一来来几年的那种,成员组成很复杂,一大部分来自于就近地区,也有一部分来自于其他地区,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点,来了之后,几年内就别想轻易的回家。

就算是本地人,一年能够回两次家就算是不错了,唯一的好处,大概就是戍边期间,他们家中的课赋能够相对应的减免,虽然少了一个劳力,但也勉强算是值得的。

但是军改之后就不一样了嘛,首先,每个军人,不管是府兵也好,戍边军也好,只要跟朝廷签署了从军契约的,就可以免除自身课赋,以及家中一人课赋,这个跟以前一人从军全家免课赋有较大的差别。

但好处在于,每个士兵每个月可以拿到五十钱的军饷,比起海州军来说差距的确有些大,但海州军不属于朝廷直管,钱也不是从国库拨付的,而且朝廷也采纳了海州军的部分模式,比如说按照军龄来增长军饷,每年增长十钱的军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