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133章 煤炭运输不容易

刘渊前往山阳郡前,派信使送来信函,谈及他运输煤炭的思路。

山阳郡治昌邑之南,菏水经定陶城北,在东明县汇入黄河,近10米长船只通行无碍,每艘船运煤15吨。沿黄河顺流而下,煤炭可至临济城北码头,集中卸煤后,通过陆路转运至东莱郡掖县城南,400多里路途平地居多。掖县至五彩城两百余里,丘陵坡地为主,负重轻巧时,骑马行进都不是问题,煤炭运输肯定艰难。

刘渊的想法,一是改善道路状况,二是采用斗车运输,或者对斗车进行改造,用驮马拉行。煤炭一车好几百斤,上坡艰难,下坡危险,一劳永逸的法子是修缮道路,不是短时间能够完成的。

刘渊对煤炭及运输成本,有详细提及。柴禾一文七斤,木炭两文一斤,木炭比柴禾贵得多。五六千斤优质木材出一千斤木炭,经历择址挖窑孔、装窑、烧窑、封窑和出炭五个环节,半个月时间才能烧出一窑木炭。

煤炭的价格必须低于木炭,使用者才会趋之若鹜,刘渊赞成朝廷强力管控煤炭开采,开采煤炭不能暴利,朝廷严格控制出煤价格,才能促进煤炭运输。表氏县的浅层煤炭,一个劳力每天能开采400斤以上,出煤价每斤半文钱,仍然大有利益可图。深层煤炭没有开采技术,开采成本、运输成本不划算的煤矿,只能暂时闲置,继续寻找更适合开采的煤矿。并州就有大量煤炭,难以运输出来,只能供当地使用。

这是一个循环,伐木取炭过多,破坏森林资源,长久以往会损害河道,进而恶化水路运输,提升煤炭运输成本,从而继续推动伐木取炭。近古世界,水路运输国之动脉,比陆路运输优越的地方太多,装载量和成本都是优势。

一艘船15吨煤,如果一文钱运输费,一千五百里水路,30两银子的运费,来回或许要一个月。请原谅我,真不清楚30两银子运费,是贵是贱,但足够一家六口一年生活所需。隋国的人头税,男丁每年的税赋大约2两银子,女子大约1两半,如果是和平时期,没有其它苛捐杂税,真不算高。

提笔回信,现在的隋国疆域很大,需要各地官员群策群力,好好治理,不该本王操心的事情,就不用瞎操心。信中列明三点,第一,赞同刘渊运输煤炭的思路;第二,加强向各郡县推广《森林律》,强调保护水运航道的重要性;第三,迫不得已的情况下,木炭税是否可行?最后鼓励一句,本王是他的后盾,好好努力。

服用了11枚体质果实,60多岁的刘渊尝到莫大的好处,当然必须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