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6章明面上的关系

余泽没跟着陈铎一起去s大,虽然他的确很好奇那辆面包车的情况。

在陈铎离开之前,余泽加了他的微信,想着日后探听情况。陈铎本来不想同意,但是为了防止这个好奇心过剩的青年自己作死,劳心劳力的警察同志叹了口气,还是加了。

他告诫余泽,千万不能自己去调查。

余泽立刻点头,让陈铎放心。这个特异事件能够延续这么多年,一定有古怪的地方,他不会轻举妄动。

他静悄悄地又回了病房,坐在另外一张病床上玩手机。他没注意,在他进来的时候,李惶然眼睛微微张开,看了他一眼,直到确认他不准备离开,这才放心地又闭上了眼睛。

余泽低头玩手机,表面看上去十分认真,其实心里想着别的事情,还有些犯难。他等会恐怕还是得回宿舍的,但是李惶然这边他也有点放心不下。一方面是本性中的善良,让他有点担心这个遭逢厄运的青年;另外一方面,李惶然也牵扯到了特异事件。

他就这么漫不经心地刷着微博,同时也在思索这个特异事件,从何处下手。

此前他没有在特局中听闻过这个病毒,这让他有些遗憾。不过单从特异事件的表现形式来看,凶杀案的模式显然会留下更多的线索,遵循现实的逻辑,不至于过度的诡异。

不过他现在收集到的信息还是太少了,甚至难以让他找到思路。

李惶然说,绑架他的男人年纪并不大,十二年前可能才十几岁——其实也不是完全不可能,如果十八九岁呢?——如果这么多年来,不止一个人在从事这项犯罪……

那就很难办了。余泽不禁想。

如果是同一个人,在十几年间不间断地作案,形成了固定的犯罪模式,可以利用犯罪心理学的知识对嫌疑人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,进而推测其现实中的情况,那么对于调查工作来说,是个非常有利的条件。

但如果是不同的人,不同的犯罪模式糅杂在一起,他们还得首先区别其中的差异,对不同模式的案件分类调查。

但是……每一年都有一个幸存者。

如果是不同的人作案,而且彼此之间没有串通,是各自单独行动,那么这种事情,又有点说不过去。

像是刻意的行为一样。刻意在每一年放走一个人。而且每一年都只会有一个人生还。

真是难以理解啊。

余泽有些困惑地分析着这个案子。

他避免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